只看见金子,没有看见人。比喻人目光短浅,唯利是图。出自《列子・说符》:昔齐人有欲金者,清旦衣冠而之市,适鬻金者之所,因攫其金而去。吏捕得之,问曰:‘人皆在焉,子攫人之金何?’
详细解释
形容人的能力很大,可与宇宙的造物能力相比。出自《列子・汤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技艺高超。巧:技巧,技艺;同:一样;造化:指宇宙的造物能力。形容人的能力
详细解释
形容任意作恶;毫无顾忌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周穆王》。一般作定语,含贬义。形容任意作恶;毫无顾忌。恣睢:放纵;凶暴;忌:顾忌;畏惧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
详细解释
指王侯之位。出自《列子・杨朱》:桀藉累世之姿,居南面之尊。指王侯之位。 复制出处:《列子・杨朱》:桀藉累世之姿,居南面之尊。例子:清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十三回:神全气厚,脉秀络清。必居~
详细解释
走路不遵循正道。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。出自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说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等。走路不遵循正道。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
详细解释
近似于成或败,谓非真成真败。出自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力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近似于成或败,谓非真成真败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
详细解释
比喻微薄的贡献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杨朱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比喻微薄的贡献。比喻微薄的贡献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杨朱》:“暨春东作,自曝于
详细解释
用以指梦境。出自《列子・黄帝》:昼寝而梦,游于华胥氏之国。华胥:传说中的国名。用以指梦境。 复制出处:《列子・黄帝》:昼寝而梦,游于华胥氏之国。
详细解释
”后因以“余声三日”形容乐声余韵无穷,不绝于耳。出自语出《列子・汤问》。一般作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语出《列子汤问》:“(韩娥)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绕梁欐,三日不
详细解释
在岔道上跑丢了羊。比喻人生道路复杂;掌握不好方向会误入歧途;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。出自《列子・说符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事理复杂多变。亡:丢失。在岔道上跑丢了
详细解释
近得像在眼前一样。也形容事情紧迫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仲尼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很近,就在眼前。睫:眼睫毛。近得像在眼前一样。也形容事情紧迫。 复制出处:战
详细解释
余声嘹亮,响彻云霄。形容歌声十分动听。出自《列子・汤问》:昔韩娥东之齐,匮粮,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而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绕梁:绕着屋梁,形容歌声保留时间长久;遏云:形
详细解释
夸父追赶太阳。指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。也比喻不自量力。也比作“夸父追日”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汤问》。一般作定语,形容自不量力。夸父:古代神话人物。逐:
详细解释
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说符》。一般作谓语。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说符》:“若以水投水,何如?”
详细解释
旧指卑贱的人。出自《列子・黄帝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卑贱的人。乞儿:乞丐;马医:兽医中专治马病的人。旧指卑贱的人。 复制出处:《列子・黄帝》:“自此之后,范氏门徒
详细解释
谦言微薄之献。出自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杨朱》。又《列子・杨朱》:“乡豪取而尝之,蜇于口,惨于腹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微薄的贡献。谦言微薄之献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乐曲高妙。出自《列子・汤问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知音。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乐曲高妙。 复制出处:《列子・汤问》:“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
详细解释
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。出自《列子・汤问》记载: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,他决心把山平掉,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,认为不能能。愚
详细解释
非常固执,无法说服。出自《列子・汤问》:汝心之固,固不可彻。固:固执;彻:透彻,明白。非常固执,无法说服。 复制出处:《列子・汤问》:汝心之固,固不可彻。
详细解释
在宽阔畅通的大道上唱着歌谣。多用来比喻太平盛世。出自《列子・仲尼》:尧乃微服游于康衢,闻儿童谣曰:‘立我蒸民……’尧喜问曰;‘谁教尔为此言?’童儿曰:‘我闻之大夫。’问大夫,大夫曰:‘
详细解释
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。出自《列子・黄帝》。按今本《老子》作“兵强则不胜,木强则兵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不能用兵。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。 复制出处:《列子・黄
详细解释
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仲尼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仲尼
详细解释
永远不可磨灭的名声。出自《列子・杨朱》:生无一日之欢,死有万世之名。永远不可磨灭的名声。 复制出处:《列子・杨朱》:生无一日之欢,死有万世之名。例子:《北史崔浩传》:非但时人,天地鬼神
详细解释
面貌黑黄色。形容憔悴的样子。出自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黄帝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人的长相等。黧:黑。面貌黑黄色。形容憔悴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
详细解释
已经逼近眉毛和眼睫毛之间。比喻事情十分紧急;已到眼前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仲尼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迫:紧迫;睫:眉毛和眼睫毛。已经逼近眉
详细解释
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。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周穆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。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。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。 复制出处:战
详细解释
指人无巧诈之心,异类可以亲近。比喻淡泊隐居,不以世事为怀。出自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黄帝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机:机心。指人无巧诈之心,异类可以亲近
详细解释
比喻有豪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。出自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汤问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人的胸怀。钓:钓钩;鳌:传说海中的大龟。比喻有豪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。 复制出处:战国
详细解释
能将恩惠施与众人,使都能得到好处和利益。出自《列子・列御寇》:河润九里,泽及三族。河润:如同河流浸润土地那样;泽:恩泽,恩惠。能将恩惠施与众人,使都能得到好处和利益。 复制出处:《列子・列
详细解释
谓人的形状。亦以指人。出自《列子・黄帝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类。谓人的形状。亦以指人。 复制出处:《列子・黄帝》:“有七尺之骸,手足之异,戴发含齿,倚而趣者谓
详细解释
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乐的神情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黄帝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褒义。怡然:安闲、愉快的样子。形容愉快而又自得其乐的神情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指心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仲尼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心。指心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仲尼》:“吾见子之心矣:方寸之地虚矣。”用法:作宾语;指
详细解释
’‘恶乎惊?’‘吾食于十浆,而五浆先馈。’”谓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。本谓卖浆者争利,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。出自典出《列子・黄帝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
详细解释
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。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。出自《列子・杨朱篇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自作聪明。田父:老农;曝:晒。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
详细解释
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。出自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说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贪财。攫:夺取。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说符》
详细解释
敲石挖土。指破土动工。出自《列子・汤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破土动工。叩:敲打;垦:开垦。敲石挖土。指破土动工。 复制出处:《列子・汤问》:“遂率子孙荷担者三
详细解释
发出哑然的大笑声。出自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周穆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哑然:笑声。发出哑然的大笑声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周穆王》:“
详细解释
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。出自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说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感慨。喟然:叹气的样子;太息:大声叹气。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郑・
详细解释
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。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。出自战国・郑・列御寇《列子・天瑞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的心境等。乡土:家乡,故土。难于离开故乡的
详细解释
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。(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)。出自《列子・杨朱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。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。(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)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