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遍天下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一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遍天下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一回:“听哀告,听哀告!贱躯流落谁知
详细解释
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说话或做事没有分寸。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
详细解释
指贪恋钱财和利益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世。指贪恋钱财和利益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9回:“愚男原在快活林
详细解释
比喻凶悍的妇女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7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比喻凶悍的妇女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7回:“那人夫妻两个,亦是江湖上好汉有名的,都叫他
详细解释
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。形容人多拥挤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群拥挤的场面。前后的人肩背紧挨着。形容人多拥挤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
详细解释
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。形容妇女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
详细解释
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,借指习武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使弄刀枪棍棒等兵器,借指习武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
详细解释
犹不识时务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四九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人不明事理。犹不识时务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四九回:“原来毛仲义五更时,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,却带了
详细解释
残剩下来的汤水和饭菜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2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形容吃剩的食物。残:剩下。残剩下来的汤水和饭菜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宋元以来章回小说结束语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。一般作分句,用于说话或小说。分解:叙述。宋元以来章回小说结束语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
详细解释
指极短的时间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,指很短的时间。须臾:片刻。指极短的时间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:“须臾之间,只见戴
详细解释
yǒu yuán qiān lǐ lái xiāng huì
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,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4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口语。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,即使相
详细解释
人民穷困,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一回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、定语,指国力衰竭。人民穷困,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
详细解释
心计难以捉摸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心术:心计。心计难以捉摸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不想今日去往无门
详细解释
形容损伤惨重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。又第一百九回:“降者三万人,除那逃走脱的,其余都是十死九活,七损八伤,颠翻在地,被人马践踏,骨肉如泥的,不计其
详细解释
哭天抢地。形容十分悲伤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伤心时。哭天抢地。形容十分悲伤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只见
详细解释
五个;十个地计数。指原原本本;清清楚楚;毫无遗漏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。一般作状语、补语,形容查点数目。五个;十个地计数。指原原本本;清清楚楚;毫无
详细解释
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。②谓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。②谓精
详细解释
指手忙脚乱、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0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指手忙脚乱、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
详细解释
犹言十分奸诈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回。又第五十二回:“那厮带将许多诈奸不及的三二十人,迳入家里,来宅子后看了,便要发遣我们出去,他要来住。”一般作谓语、
详细解释
比喻极其贪色的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极其贪色的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一个字便是僧,两个
详细解释
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。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;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。现
详细解释
比喻不开口说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十二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不开口说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十二回:“诸将见李逵
详细解释
黄色的、不健康的诗歌、词曲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1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黄色歌曲。黄色的、不健康的诗歌、词曲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
详细解释
士兵勇敢,将帅勇猛。形容战斗力很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多用于战争等。士兵勇敢,将帅勇猛。形容战斗力很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
详细解释
形容极大的罪恶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1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极大的罪恶。逆:违背。形容极大的罪恶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1回:“二则惟愿朝
详细解释
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8回:“眼见得城池
详细解释
刮大风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天气等。刮大风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9回:“初时穿林透树,次后走石飞砂,
详细解释
谓好客仗义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五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谓好客仗义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五回:“我只道你们弟兄心志不坚,原来
详细解释
青色的瓦,红色的檐。形容建筑的华美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4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碧瓦:青绿色的瓦;檐:屋檐。青色的瓦,红色的檐。形容建筑的华美。
详细解释
指雪花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雪花。指雪花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回: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,迤逦背着北风
详细解释
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,匆匆忙忙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,匆匆忙忙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
详细解释
比喻非常迫切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三五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十分紧迫。比喻非常迫切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三五回:“既是天教我知了,正是度日如年,烧眉之急。
详细解释
见“气充志骄”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气充志骄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6回:“他打了俺三个大郡,
详细解释
自己虽无私心,别人则将认为有意。意为要避嫌疑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8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自己虽无私心,别人则将认为有意。意为要避嫌疑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见“彻里彻外”。出自《水浒传》第十一回。一般作状语,指完完全全。见“彻里彻外”。 复制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十一回:“[柴进]叫庄客取一笼衣裳出来,叫林冲彻里至外都换了
详细解释
名分以外的事物。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1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额外的东西。分:名分。名分以外的事物。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。 复制出处:明
详细解释
形容慌乱、狼狈或懒散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2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非常狼狈。披:散开;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。形容慌乱、狼狈或懒散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
详细解释
花不会去迷人,因人喜欢而美丽。指人对某事倾注了感情色彩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1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自我解嘲。花不会去迷人,因人喜欢而美
详细解释
指养老送终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以:表示目的。终:结束,完了。天年:指人的自然的年寿。指养老送终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