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国家公众献身,弃私利于不顾。出自宋・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・夺范纯仁谥忠宣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徇:献出生命。为国家公众献身,弃私利于不顾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。出自春秋・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・内篇谏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砥柱:山名;在河南境内三门峡、黄河中;形如柱石;立在急流当
详细解释
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。指报恩。出自南朝・梁・吴均《续齐谐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报恩。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。指报恩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梁・吴均《续
详细解释
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。出自马识途《清江壮歌》尾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失去消息。下落:着落,去处。指不知道要寻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。 复制
详细解释
翡翠蒙尘,珍珠落土。比喻人才被埋没。出自明・陈与郊《昭君出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埋没人才。翠:绿宝石;坱:尘土。翡翠蒙尘,珍珠落土。比喻人才被埋没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恐惧使得人变了神色。出自宋・苏洵《送石昌舍人北使行》。一般作状语,指害怕而失色。恐惧使得人变了神色。 复制出处:宋・苏洵《送石昌舍人北使行》:“闻千马骑驰过,剑槊
详细解释
已经形成确定的不可改变的局面或形势。出自欧阳山《苦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事态等。已经形成确定的不可改变的局面或形势。 复制出处:欧阳山《苦斗》:“她脸
详细解释
一百年,一千载。形容岁月漫长,历时很久。出自明・康海《王兰卿》第三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形容岁月漫长。一百年,一千载。形容岁月漫长,历时很久。 复制出处:明
详细解释
庄重的声威和盛大的仪容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班固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庄重的声威和盛大的仪容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班固
详细解释
人活满自然寿数而死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三十二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天年:自然寿数。人活满自然寿数而死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
详细解释
佛家语,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。出自明・许三阶《节侠记・订访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安慰人。苦海:比喻极困苦的环境。佛家语,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贿赂上司,央告下人。出自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贿赂上司,央告下人。 复制出处:明・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6回:“宋太公自来买上告
详细解释
形容诗文、字画等一反前人窠臼,以独特的想象取胜。出自南朝・梁・刘勰《文心雕龙・神思》。一般作定语、补语,指文章构思奇特。形容诗文、字画等一反前人窠臼,以独特
详细解释
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。出自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让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让王》:“虽贵富,不以养伤身
详细解释
老牛舔着小牛。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。出自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杨彪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褒义,指父母怜爱子女。舐:舔;犊:小牛。老牛舔着小牛。比喻做父
详细解释
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。现指说话、做事躲躲闪闪,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。出自汉・蔡邕《九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形容做事和说话躲躲闪闪。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。现指
详细解释
石质坚硬,丹砂色鲜红,均不可改变。比喻意志坚定不移。出自汉・杨雄《太玄・度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石质坚硬,丹砂色鲜红,均不可改变。比喻意志坚定不移
详细解释
顺应符箓的预言,承受河图的象征。指当皇帝是出于天意。出自《周易・纬乾凿度》下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箓:符箓;图:河图。顺应符箓的预言,承受河图的象征
详细解释
长声、短声不住地叹气。多为人心情烦闷、郁结不舒的表现。也作“短叹长吁”。出自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用于人不如意时。吁:
详细解释
佛教用语。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。也泛指做善事。出自明・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为民做好事。佛教用语。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。也泛
详细解释
表示极大的数字。出自张爱玲《小艾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极大的数字。表示极大的数字。 复制出处:张爱玲《小艾》:“物价已经涨成天文数字,到了天尽头了,还是涨
详细解释
亦作“噬脐莫及”。自咬腹脐够不着。比喻后悔不及。出自唐・高彦休《唐阙史・卢相国指挥镇州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后悔也来不及。亦作“噬脐莫及”。自咬腹脐够不着。比
详细解释
同“认贼作父”。出自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甘心投靠敌人。同“认贼作父”。 复制出处:方志敏《可爱的中国》:“朋友,虽然在我们之中,有汉
详细解释
犹言举一反三。出自北魏・郦道元《〈水经注〉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犹言举一反三。 复制出处:北魏・郦道元《〈水经注〉序》:“进无方一知二之机,退无观
详细解释
同“日积月累”。出自元《宋史・张致远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。同“日积月累”。 复制出处:元《宋史・张致远传》:“使州县无妄用,归其馀于监司
详细解释
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出自汉・张仲景《伤寒论・太阳病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处理内外关系。攘:排除。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
详细解释
指很少见,很奇异,不同一般。出自清邵梅臣《画耕偶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奇特的东西。指很少见,很奇异,不同一般。 复制出处:清邵梅臣《画耕偶录》:“稀奇古怪
详细解释
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。出自南朝・陈・徐陵《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》。一般作分句、宾语,形容时光流逝。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陈・徐陵《与齐尚
详细解释
不着边际,接触不到实际问题。出自林予《雁飞塞北》第16章。一般作状语、定语,指不着边际。不着边际,接触不到实际问题。 复制出处:林予《雁飞塞北》第16章:“这也
详细解释
指七十岁。出自《晋书・刘毅传》。唐・许浑《贺少师相公致政》诗序:“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,二表乞罢将相。”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70岁。指七十岁。 复制出处:《晋书
详细解释
指后者附和前者。形容随声附和。出自战国・宋・庄周《庄子・齐物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喁:应和的声音。指后者附和前者。形容随声附和。 复制出处:战国
详细解释
同“运筹决策”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武帝纪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同“运筹决策”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武帝纪论》:“太祖
详细解释
荆棘遍地。喻世道艰难。出自元・任昱《上小楼・隐居》。一般作宾语、补语、定语,比喻前进路上困难重重。荆棘遍地。喻世道艰难。 复制出处:元・任昱《上小楼・隐居》:
详细解释
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。出自宋・秦观《人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同“胯下之辱”。蒲伏:通“匍伏”,指伏地爬行。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。 复制出处:宋・
详细解释
手捧经书,质疑问难。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。出自《后汉书・儒林传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求学。手捧经书,质疑问难。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。 复制出处:《后汉书・儒林传
详细解释
仰起头来鼻孔朝天。形容高傲自大。出自见“鼻孔撩天”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自大。仰起头来鼻孔朝天。形容高傲自大。 复制出处:见“鼻孔撩天”。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
详细解释
另辟新路;独创一格。出自赵诚《中国古代韵书》第六章第一节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标新立异。另辟新路;独创一格。 复制出处:赵诚《中国古代韵书》第六章第一节:“惟其
详细解释
用欺骗的手段或武力夺取。出自茅盾《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夺取别人的东西。用欺骗的手段或武力夺取。 复制出处:茅盾《路》:“暑假以后他自己的吃饭问题还不知
详细解释
同“圆首方足”。出自清・龚自珍《〈升平分类读史雅诗〉自序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人。同“圆首方足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龚自珍《〈升平分类读史雅诗〉自序》:“彼非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