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的成语

共 395 个成语

孟子的成语有【天时地利人和】【言近指远】【先知先觉】【水深火热】【鸡鸣狗吠】【左右逢源】【慈孙孝子】【舍我其谁】【尽力而为】【取诸宫中】【圣之时者】【浩气凛然】【岌岌可危】【深耕易耨】【若合符节】【有所作为】【失道寡助】【饿殍遍野】【二者不可得兼】【饱食暖衣】【睟面盎背】【乱臣逆子】【广土众民】【拒人千里】【众楚群咻】【以羊易牛】【拔萃出类】【视如敝屣】【得其所哉】【守约施搏】【妾妇之道】【事倍功半】【弃之如敝屐】【是非之心】【仆仆亟拜】【孝子慈孙】【守望相助】【无父无君】【逾墙窥隙】【御敌于国门之外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孟子相关成语

天时地利人和

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

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,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。《孙膑兵法・月战》: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”一般作主语

详细解释

言近指远

yán jìn zhǐ yuǎn

见“言近旨远”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孙奭疏:“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,乃为善言者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言近旨远”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孟

详细解释

先知先觉

xiān zhī xiān jué

对哲理和社会政治等问题的认识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觉:对事物有所认识。对哲理和社会政治等问

详细解释

水深火热

shuǐ shēn huǒ rè

像在深水里;如在烈火中。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定语,含贬义。像在深水里;如在烈火中。比喻人民生活极为

详细解释

鸡鸣狗吠

jī míng gǒu fèi

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。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百姓安居乐业。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。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

详细解释

左右逢源

zuǒ yòu féng yuán

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。比喻做事、写作得心应手;应付自如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,含贬义。到处都能碰到取之不尽的源泉。

详细解释

慈孙孝子

cí sūn xiào zǐ

对祖先孝顺的子孙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虽孝子慈孙,百世不能改也。慈、孝:孝敬奉养。对祖先孝顺的子孙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虽孝子慈孙,百世不能改也。例子:宋

详细解释

舍我其谁

shě wǒ qí shuí

除了我还有哪一个?形容人敢于担当,遇有该做的事,决不退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形容人敢于担当。舍:除了。除了我还有哪一个?形

详细解释

尽力而为

jìn lì ér wéi

用全部力量去做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形容全力而为。尽:全部用出;为:做。用全部力量去做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

详细解释

取诸宫中

qǔ zhū gōng zhōng

后以“取诸宫中”谓取用于自己家中,极言其便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《孟子滕文公上》:“且许子何不为陶冶,舍皆取诸其

详细解释

圣之时者

shèng zhī shí zhě

指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。旧时常用来称颂孔子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下》:孔子圣之时者也。圣:圣人。指圣人中能适应时势发展的人。旧时常用来称颂孔子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

详细解释

浩气凛然

hào qì lǐn rán

浩然之气令人敬畏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人的态度等。浩气:即正气,刚直正大的精神;凛然:严肃,令人敬畏的样子。浩然之气令人

详细解释

岌岌可危

jí jí kě wēi

形容形势极其危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非常危险。岌岌:十分危险;快要倾覆或灭亡。形容形势极其危险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

详细解释

深耕易耨

shēn gēng yì nòu

深耕细做,及时除草。比喻精心耕种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精心耕种。易耨:勤于除草。深耕细做,及时除草。比喻精心耕种。 复制出处:战国

详细解释

若合符节

ruò hé fú jié

比喻两者完全吻合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比喻两者完全吻合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“[舜和文王]得志行乎中国

详细解释

有所作为

yǒu suǒ zuò wéi

可以做事情;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可以做事情;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

详细解释

失道寡助

shī dào guǎ zhù

做事违反正义的人,一定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道:道义;寡:少。做事违反正义的人,一定得不到别人

详细解释

饿殍遍野

è piǎo biàn yě

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殍:人饿死后的尸体。饿死的人到处

详细解释

二者不可得兼

èr zhě bù kě dé jiān

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,不能兼而有之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选择。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,不能兼而有之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

详细解释

饱食暖衣

bǎo shí nuǎn yī

吃的饱;穿的暖;生活富足;无忧无虑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形容吃穿不愁。吃的饱;穿的暖;生活富足;无忧无虑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睟面盎背

suì miàn àng bèi

指德性表现于外,而有温润之貌,敦厚之态。指有德者的仪态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道德修养到家。指德性表现于外,而有温润之貌,敦厚之

详细解释

乱臣逆子

luàn chén nì zǐ

旧指不守君臣、父子之道的人。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武文世王公传》:近汉氏淮南、阜陵,皆为乱臣逆子,而犹或及身而复国,或至子而锡土。乱臣:

详细解释

广土众民

guǎng tǔ zhòng mín

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。土地广阔,人民众多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

详细解释

拒人千里

jù rén qiān lǐ

形容对人态度傲慢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态度。形容对人态度傲慢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诣诣之声音颜色,距

详细解释

众楚群咻

zhòng chǔ qún xiū

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。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。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以羊易牛

yǐ yáng yì niú

用羊来替换牛。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相互替换。易:更换。用羊来替换牛。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拔萃出类

bá cuì chū lèi

同“出类拔萃”。指高出众人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品行或才能等。同“出类拔萃”。指高出众人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出

详细解释

视如敝屣

shì rú bì xǐ

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。形容轻视到了极点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用于对事物的态度。视:看待;敝:破旧;屣:鞋。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。形容轻视到了极

详细解释

得其所哉

dé qí suǒ zāi

得到了合适的地方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得到所需要的。所:处所;哉;语气词。得到了合适的地方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

详细解释

守约施搏

shǒu yuē shī bó

谓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。”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谓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。语本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;守约而施博者,善道也。”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孟

详细解释

妾妇之道

qiè fù zhī dào

指对上司或同僚绝对服从的卑劣作风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服从的卑劣作风。妾妇:指妇女。指对上司或同僚绝对服从的卑劣作风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事倍功半

shì bèi gōng bàn

用成倍的力;只收到一半的功效。指工作费力大;收效小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事:做事;功:功效。用成倍的力;只收

详细解释

弃之如敝屐

qì zhī rú bì xǐ

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。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敝:破;屣:鞋。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。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舜

详细解释

是非之心

shì fēi zhī xīn

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:“是非之心,人皆有

详细解释

仆仆亟拜

pú pú jí bài

一再作揖行礼。”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万章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一再作揖行礼。语出《孟子万章下》:“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,非养君子之道也。”。 复

详细解释

孝子慈孙

xiào zǐ cí sūn

对祖先孝顺的子孙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对祖先孝顺的子孙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:“名之曰‘幽’、‘厉’,

详细解释

守望相助

shǒu wàng xiāng zhù

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,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,互相援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守望:防守了望。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

详细解释

无父无君

wú fù wú jūn

孟轲斥责墨翟、杨朱之语。后以讥刺无伦常者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讽刺人。孟轲斥责墨翟、杨朱之语。后以讥刺无伦常者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

详细解释

逾墙窥隙

yú qiáng kuī xì

指男女偷情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男女偷情。指男女偷情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

详细解释

御敌于国门之外

yù dí yú guó mén zhī wài

将敌人阻挡在境外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御:抵挡;国门:京都城门,边界线。将敌人阻挡在境外。 复制出处:战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