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记的成语

共 289 个成语

礼记的成语有【大同境域】【亡国之音】【喟然而叹】【年方弱冠】【定省晨昏】【下气怡色】【下车未几】【霜露之感】【属纩之际】【手泽尚存】【称家有无】【怡声下气】【袭冶承弓】【亡国大夫】【不食之地】【放诸四海而皆准】【箕裘之业】【毁不危身】【在官言官】【欲不可纵】【扞格不入】【离群索居】【瑕不揜瑜】【尽欢竭忠】【无服之丧】【朱干玉戚】【更难仆数】【瑜不掩瑕】【敝帷不弃】【养生送死】【拟非其伦】【难进易退】【终身之忧】【粥粥无能】【四郊多垒】【三老五更】【面有菜色】【下车之初】【阳和启蛰】【傲不可长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礼记相关成语

大同境域

dà tóng jìng yù

古代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,现指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大同:所有地方都这样。古代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,现

详细解释

亡国之音

wáng guó zhī yīn

原指国家将亡,人民困苦,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,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乐记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原指国家将亡,人民困苦,因此

详细解释

喟然而叹

kuì rán ér tàn

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感慨。喟然:叹气的样子。形容因深有感慨而叹息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:“昔者仲尼与

详细解释

年方弱冠

nián fāng ruò guàn

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年。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。出自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六:单说汉时有一秀才,姓杨名宝,华阴人氏,年方弱冠,天资颖异,学问过人。弱冠

详细解释

定省晨昏

dìng xǐng chén hūn

晚间服侍就寝,早上省视问安。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。出自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清,昏定而晨省。昏:天刚黑;省:探望、问候。晚间服侍就寝,早上省视问安。旧时侍奉父母

详细解释

下气怡色

xià qì yí sè

形容气色和悦,态度恭顺。同“下气怡声”。出自《礼记・内则》。一般作宾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形容气色和悦,态度恭顺。同“下气怡声”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内则》:“父母有

详细解释

下车未几

xià chē wèi jǐ

旧指新官刚到任。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。出自《礼记・乐记》:武王克殷,反商,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。下车:旧时指新官到任。旧指新官刚到任。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霜露之感

shuāng lù zhī gǎn

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祭义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。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祭义》:“霜露既降

详细解释

属纩之际

zhǔ kuàng zhī jì

指人疾病临危,弥留之时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丧大记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属纩:将新棉花放在濒临死亡之人的鼻孔前,以验证他是否断气。指人疾病临危,弥留之

详细解释

手泽尚存

shǒu zé shàng cún

指先人遗物仍然保存着。多指著述、手迹。出自《礼记・玉藻》。唐・刘禹锡《唐故相赠司空令狐公集纪》:先正司空与丈人为显交,撤悬之前五日,所赋诗寄友非他人也。今手泽尚存。手泽:为手汗所沾润

详细解释

称家有无

chèn jiā yǒu wú

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。指办理婚、丧等事不可过奢或过俭。出自《礼记・檀弓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办事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。称:适合,相符。与家庭经济情况相符。指办理婚、丧

详细解释

怡声下气

yí shēng xià qì

形容声音柔和,态度恭顺。出自《礼记・内则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仪态。怡声:声音和悦;下气:态度恭顺。形容声音柔和,态度恭顺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内则》

详细解释

袭冶承弓

xí yě chéng gōng

比喻继承父业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学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袭:继承;冶:冶炼金属;弓:制造弓箭。比喻继承父业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学记

详细解释

亡国大夫

wáng guó dà fū

”后因以“亡国大夫”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。出自《礼记・射义》。孔颖达疏:“亡国之大夫者,谓亡君之国,言不忠且无智也。”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《礼记

详细解释

不食之地

bù shí zhī dì

指不能耕种的土地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。一般作宾语,同“不毛之地”。不食:不生产粮食。指不能耕种的土地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“我死则

详细解释

放诸四海而皆准

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

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同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。出自《礼记・祭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普遍性的真理。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同“

详细解释

箕裘之业

jī qiú zhī yè

指子承父业。出自《礼记・学记》: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;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箕:簸箕;裘:皮袍。指子承父业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学记》: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;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

详细解释

毁不危身

huǐ bù wēi shēn

见“毁不灭性”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服丧等场合。见“毁不灭性”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“丧不虑居,毁不危身。

详细解释

在官言官

zài guān yán guān

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处在什么地位就说什么话。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欲不可纵

yù bù kě zòng

欲望不可放纵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欲:欲望;纵:放纵。欲望不可放纵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》:“敖不可长,欲不

详细解释

扞格不入

hàn gé bù rù

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。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。出自《礼记・学记》。郑玄注:“扞:坚不可入之貌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不投合。扞:绝;格:坚硬;扞格:相互抵触,格格不入

详细解释

离群索居

lí qún suǒ jū

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或动物。索:单独;居:起居;生活。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

详细解释

瑕不揜瑜

xiá bù yǎn yú

见“瑕不掩瑜”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聘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看主要观点。见“瑕不掩瑜”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聘义》:“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,忠

详细解释

尽欢竭忠

jìn huān jié zhōng

指朋友对自己竭尽友爱和忠心。出自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君子不尽人之欢,不竭人之忠,以全交也。指朋友对自己竭尽友爱和忠心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君子不尽人之欢,不竭人之忠,以全交也

详细解释

无服之丧

wú fú zhī sàng

谓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孔子闲居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有悲恻之心而无服丧之举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孔子闲居》:“凡民有丧

详细解释

朱干玉戚

zhū gān yù qī

朱红的盾牌、玉饰的斧头。原为古时礼器。后也作为仪仗之用。出自《礼记・明堂位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仪仗。干:盾;戚:斧。朱红的盾牌、玉饰的斧头。原为古时礼器

详细解释

更难仆数

gēng nán pú shù

见“更仆难数”。出自《礼记・儒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人或事物很多。见“更仆难数”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儒行》:“遽数之不能终其物,悉数之乃留,更仆未可终也

详细解释

瑜不掩瑕

yú bù yǎn xiá

比喻优点掩盖不了缺点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聘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比喻优点掩盖不了缺点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聘义》:“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

详细解释

敝帷不弃

bǐ wéi bù qì

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。出自《礼记・檀弓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爱惜物品。指破旧之物也自有用处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“仲尼之畜狗死,使子贡埋之,曰:‘吾闻

详细解释

养生送死

yǎng shēng sòng sǐ

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:“所以养生送

详细解释

拟非其伦

nǐ fēi qí lún

指比拟不当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比拟不当。指比拟不当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下》:“拟人必于其伦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

详细解释

难进易退

nán jìn yì tuì

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,去官时唯恐不速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儒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,去官时唯恐不速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

详细解释

终身之忧

zhōng shēn zhī yōu

指一生的忧虑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永久的忧虑。指一生的忧虑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:“君子有终身之忧,而无一朝之

详细解释

粥粥无能

zhōu zhōu wú néng

形容谦卑、柔弱而没有能力。出自《礼记・儒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无能的人。粥粥:柔弱无能的样子。形容谦卑、柔弱而没有能力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儒行》:“其难

详细解释

四郊多垒

sì jiāo duō lěi

四郊营垒很多。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扰。形容外敌侵迫,国家多难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一般作定语,指敌军四面逼近,形势危急。四郊营垒很多。本指频繁地

详细解释

三老五更

sān lǎo wǔ gēng

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,以尊养老人。出自《礼记・文王世子》。《乐记》:“食三老五更于大学。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,以尊养老人

详细解释

面有菜色

miàn yǒu cài sè

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出自《礼记・王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营养不良的样子。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王制》:“

详细解释

下车之初

xià chē zī chū

旧指新官刚到任。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。出自《礼记・乐记》:武王克殷,反商,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。下车:旧时指新官到任。旧指新官刚到任。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阳和启蛰

yáng hé qǐ zhé

春天来了,过冬的虫豸都活动了。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,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。出自《礼记・月令》。《宋史・乐志》:条风斯应,候历维新。阳和启蛰,吕物皆春。启蛰:过冬的虫豸开始活动。春天来了

详细解释

傲不可长

ào bù kě zhǎng

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。出自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“傲不可长,欲不可纵,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。”例子:傲不可长,像他那样傲慢的孩子,家

详细解释